給人第二次機會的神

1.醒悟過來回轉向祂

    耶穌在這裡說到他醒悟過來,「醒悟過來」原來的意思是「省思」,小兒子在落魄的情況下,他反省思考自己所說過的話、所做過的事,他好像做了違背良心的事,因此他才會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    小兒子醒悟過來,反省思考他過去任意放蕩,花盡了所有的一切,他非常貧窮。當他回到父親那裏時,父親把最好的衣服、戒指、鞋子穿戴在小兒子身上。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若一直迷糊,甚至墮落,那要墮落到何等可恥的下場,貪戀世俗、放縱情欲、尋求罪中之樂、任意放蕩。將神所賜給我們的寶貴生命、時間都消耗殆盡。我們可能無法生活下去、無力承當得住、我們遭遇不幸、我們走投無路,求告無門,甚至我們內心中沒有平安喜樂。我們要醒悟過來,我們反省思考,雖然我們好像做了違背良心的事,但是我們回轉向著神。我們都是神的兒女,祂非常愛我們,當我們回到神那裏,祂也必幫助我們。

    我們都是神的兒女,祂非常愛我們,「你們看,天父多麼愛我們!甚至稱我們為上帝的兒女;事實上,我們就是他的兒女。世人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為他們還不認識上帝。」(約翰一書3:1) 祂是我們的避難所,祂是我們的力量,祂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和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1)

2.動了慈心恢復關係

    這裡說到父親就動了慈心,「動了慈心」原來的意思是「憐憫」,憐憫有一同受苦或共同承擔的意思。他的小兒子回來的時候,可能渾身骯髒,都是豬的臭味,亂七八糟,可是當父親看見他的兒子,他就「動了慈心」,兒子的痛苦就感應在他自己的身體裡面,兒子的痛苦就變成他的痛苦,兒子的難過就變成他的難過,兒子的傷心就變成他的傷心,這時候父親緊抱著他,與他親嘴。父親知道他真實悔改了,因著神的愛父親已經接納饒恕他,父親與他的關係就開始恢復了。

    小兒子回到家裏決定要當雇工,可是父親沒有讓他當雇工,反而給兒子最好的衣服、戒指、鞋子,代表父親對他的接納與身分認定,戴上象徵權柄的戒指,穿上鞋子讓小兒子與不穿鞋的奴隸有所區別,代表他是家裡的兒子,還特別為小兒子擺設宴席慶祝,因為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為什麼父親說小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小兒子離開家、不再聯繫、不再有任何關係,對父親而言,就像是死了、丟掉了這個兒子;當兒子回心轉意,自己走回家,父親知道這小兒子,人不一樣,心也不一樣了,父親就擺設宴席慶祝,一起吃喝快樂。

    求主幫助我們,「你是憐憫仁慈的上帝;你不輕易發怒,充滿信實慈愛。」(詩篇86:15)願神的憐憫、仁慈、慈愛加添給我們,使我們對家人、親人動了慈心,也對家人、親人有憐憫。我們在神的愛裏與家人、親人一同受苦、共同承擔,家人、親人內心受苦,我們內心也受苦,家人、親人身體受苦,我們身體也受苦。原本疏遠的關係漸漸拉近,破裂的關係慢慢恢復,就像這位父親與小兒子的關係一樣。

3.聽勸明白祂的心意

    父親聽到大兒子說我服侍你這麼多年,父親一定感到非常傷心,因為僕人服侍主人,但是他是兒子不是僕人,這表示大兒子否定了兩人的父子關係。他對父親說連一頭小山羊讓他跟朋友們一同快樂慶祝都沒有,弟弟花盡了一切所有的財產,現在回來了,父親還宰殺肥牛擺設宴席慶祝。父親提醒他說:「孩子啊!你常常與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可是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我們為他設宴慶祝是應該的。」人的心有許多的不滿足,往往羨慕別人所擁有的,卻對自己的福分視而不見。他只看到父親為弟弟宰殺的肥牛犢,卻忘了許多飼養的家畜和眾多產業都是屬於他的,他可能忘了自己是長子。他根本不關心弟弟的悔改,他好像一心想要保護自己的利益,害怕失去自己的權力。其實父親只是重新接納弟弟回家而已,也沒有把他的產業再分給他的弟弟,他的身價更沒有被貶低。父親對於他的心意,他不明白。

    我們不知道大兒子最後有沒有聽勸,他有沒有明白他父親的心意。神勸我們的話、提醒我們的話,我們願意聽嗎?如果我們願意聽進去,我們就是發自內心的順從,而不是表面的行為。當我們願意聽就漸漸明白神的心意。

    求主使我們有一顆順服的心,照著祢勸我們的話、提醒我們的話去做,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我們就漸漸明白神的心意。「你要聽勸教,受訓誨,使你終久有智慧。」(箴言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