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美』的人生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8-12-02, 週日 19:51
- 作者 陳朝欽牧師
- 點擊數:486
是什麼造就了美好的人生呢?又是什麼使我們能持續保有健康與幸福呢?「財富、名氣、高成就」這些聽起來相當直覺且合理的回答,卻與哈佛大學精神科醫師Robert Waldinger研究的結果天差地遠,透過長達75年的研究,從年少一路追蹤到年老一窺人生的全貌,無論出生是高是低、成長的環境是富足或是貧困,長大後是飛黃騰達還是窮途潦倒,保持幸福與健康的關鍵只有一個:「良好且親密的關係」。Robert Waldinger並歸納出從研究所得有關「關係」的三個啟發:在家庭、朋友及社群中有好的人際關係連結,較為幸福與健康;關係的品質更勝於建立關係的人數;良好的關係不僅能保護身體,還能保護大腦。上述的研究資料與結果,再三強調了造就美好人生的智慧就是懂得「人際關係如何被建立得良好」!活出美好的條件是什麼呢?
1. 與神的關係:恢復與神美好的關係──聖經告訴我們「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詩34:8),這裡說神是美善的,祂的美善是可以被嚐試、檢驗的。另外在詩篇27:4「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詩人流露他渴望羨慕並追求得到如同神一樣的“榮美”=叫人定睛在很有吸引力甜美可愛的人事物。我深信沒有人不想過美好的人生,什麼樣的人生算是「美」的人生呢?中文的美=甘=順、賞心悅目、眾人都說好就是美。因此,美=真好、特別好!當起初神創造宇宙天地時,聖經說神創造好之後都會再欣賞一次「神看是好的」(4, 12, 18, 25,31),也就是說神創造宇宙萬物的原本意義都是美好的,特別在創造人之後神說「甚好」(創1:31),這是神對人更加欣賞並且看人為甚美的傑作。由此可推信了耶穌之後,神仍然期待我們能夠活出“美好”的人生。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祂不但告訴我們什麼是真理=有一位真神;祂也指出一條赦罪與神和好的道路=接受耶穌;他更要賜給我們「生命的美好=像神一樣美善」。那麼,我怎麼知道神這一切的美意呢?聖經說:天使傳說耶穌降生的好消息就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美事,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0-11)。相信耶穌、接受耶穌是恢復與神最開始的美好關係,也是活出美好生命的第一步。
2. 與己的關係:靠主建造生命的美好(腓4:8-9)──讓耶穌成為生命的主是放手把自己交給神,並且放手讓神來改造我們的生命,聖靈特別會幫助我們,因為保羅發現「…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7:23-24)過去他靠自己想要變得更好,靠自己勝過內心的誘惑、情慾的強大力量都無法勝過,卻因為有了耶穌,聖靈賜下新的生命力量可以斷開罪和情慾的枷鎖。「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羅8:1-2),聖靈會引導我們走在正確的路途中,聖靈會吸引我們羨慕活出美好,因此,保羅勸誡腓立比的門徒:「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9) 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腓4:8-9),我們要在聖靈的幫助下不斷建造美善的生命,要先從思想開始啟動願意的心志,接著把所聽見、所看見、所學習的實行出來,當您真知力行的時候,您的生命氣質會改變,您的生命將被真實、美好德行所充滿,您的生活和人際關係一定帶來很大的改變,同時神的平安就會充滿您,與您同在,讓您知道自己是否所作所行都合神心意。請問,這豈不就是活在美好的人生當中了呢?
3. 與人的關係:分享美好給周圍的人(彼前2:9)──當我們活在神的祝福和美好生命中的時候,我們還有一個更重要更美好的事情要做,就是與人分享您所嚐到所經驗到的美好。彼得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這是聖經提升我們生命更高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宣揚…美德”的使命;這使命也是我們回應神對您我的特別揀選和厚愛的方式之一,就是把神在您身上所建造、改變的美好品德說出來、行出來,可以見證神的奇妙偉大也可以把美德行在別人的身上使對方得到益處。
有一則網路分享,信耶穌以後生命中發生最美的10件事:我的禱告蒙神的應允;靠著神戰勝了試探;困境中上帝的同在;自責時神的安慰; 交託等候,神的成就超出我們的所求所想;在感恩的禱告中睡去;神的話觸摸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聖靈感動不住流淚;傳福音見果效;想到死亡不再恐懼。不知道這是不是您自身的經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