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植堂福音廣傳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7-07-23, 週日 12:27
- 作者 黃丁和傳道
- 點擊數:648
我們讀舊約聖經創世記十二章時看到亞伯拉罕在示劍及伯特利等地為耶和華築壇獻祭,這是以色列人敬拜神的開始,也是家庭會堂的濫觴,到了耶穌時代仍存留猶太會堂、家庭教會型態,再到了使徒時代才有所謂的外邦人的教會,嚴格來講現今流行教會型態也是從使徒時代流傳下來,經過時間及環境的變遷,台灣的教會型態也有其特色,大部份都是小型教會。因應社會的需要,所謂「家教會、微型教會」的型態更符合社會的需要。當然教會組織也會跟著改變,簡單化是共同的特色。我們今天談植堂,就分以下三部份來談:團隊服事、主權在神、領人信主。
一、團隊事奉
談到團隊事奉就會聯想到雁行理論,或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一人走得快,二人以上走得長走得久。」而耶穌為什麼要派十二位使徒或兩位兩位出去傳揚祂的福音,就是要他們做團隊事奉,祂知道人們没有那麼容易就相信祂的福音,兩位一起彼此可以有個照應,如今我們在教會服事也是如此,無論何種服事工作(佈道、關懷探訪等)都要團隊來事奉,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二人以上形成的力量才大,團隊服事也才能持久,相互支持。說到團隊事奉讓我想起小時候在我們家鄉只要村子裏有一家婚喪喜慶或農忙時,都是整個村子家家戶戶總動員,就像是個大家庭,現在在教會中也要如此,因為教會是屬靈的大家庭,更應該如此,互相照顧,尤其是對新朋友或慕道友更應很快的讓他們感受到會友間有着濃濃耶穌的愛,跟社會的自私自利是有別的。
二、主權在神
主耶穌沒有給我們一項命令說;要去「植堂」。主耶穌最主要的信息核心,共有三項命令:A)天國近了,應當悔改;B)愛鄰舍如同自己;C)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是祂給我們的責任。至於神自己的責任則是;我必赦免;我必接納你為鄰舍所求的;我必建立我的教會。我們要努力地傳福音,但最終使教會成長的是神(林前3:6)。因此教會要常常倚靠主,讓主成為教會的元首,以至人能降服在神大能的權柄下。若我們錯把神的責任,當作是我們的責任;例如「我要建立我的教會」,我們就是拿起一項不屬於我們的責任;甚至是犯了從神手中,奪取了祂的主權,自以為我們可以建立「我們的教會」。如此我們犯了竊取神主權的罪。但如果我們讓自己,成為神所計劃,照祂所設計的去悔改,去愛鄰舍,去培養門徒;祂就會使我們,按教會的情況去倍增繁殖。
三、領人信主
在本章的經文中耶穌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打發工人的意思就是現在的「門徒訓練」,也是耶穌整個命令的核心,有更多的門徒為主做工,能將主的福音帶給有需要的人們,讓人們得到耶穌的愛,而且有神的恩典。
其次要讓主的福音廣傳,首先教會要以佈道(以家庭或小組為單位或平臺)為主要的工作,推動全體信徒都成為佈道者,在每位會友的生活環境中不斷的作見證,領人歸主,也就是我們教會現在所做的敞開小組及牧養小組、各種團契。另外傳福音時,要留意那些對福音存開放的態度的人,正如主耶穌所講的撒種比喻,要尋找那些好土,然後向他們傳福音,這樣就會有更大的收成了。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好土,例如生活環境要改變的人、面對困難的人、對人生感到迷網失意的人、感到孤單缺乏愛心的人、渴望認識真神的人等,都等待著有我們將主的救恩和大愛告訴他們。所以,我們應該常常留意周圍的人,趁著他們有需要的時候,向他們傳福音,也就是說:「趁他們可以得著的時候,就努力得著那可得著的人,因為熟透的禾稻並不永遠熟透,也並不是每個時候都可以收割。」所以我們每位神的兒女都要以佈道為主要的工作,推動全體信徒都成為佈道者,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不斷的作見證,領人歸主。
最後要說的是我願在新教會成立後,還是不斷的禱告及佈道,使每個人都有聽聞福音的機會。期望聚會及佈道方式如下:
1.以母會聚會型態為主,週間由傳道帶兄姊每日晨禱,建立禱告祭壇。平時採家庭小組、團契等方式,在基督裡深化會友間感情。
2.以主日學、查經班、讀書會為佈道教導方式。
3.週間以家庭探訪為主;醫院關懷,學校生命教育團契為輔。開國中、小課輔陪讀班,為認識新朋友管道。
4.成為鳥踏石關懷協會致福益人學院分班,為認識新朋友第二管道。
5.週間固定時間配合政府機關或私人機構做社區聚點關懷,及個人談道發單張,為認識新朋友第三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