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愛而生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8-09-23, 週日 16:44
- 作者 朱玉貴執行長
- 點擊數:1081
論到"愛"在聖經中有很多的記載,我們所熟悉的聖經比喻有浪子回頭、被賣的約瑟等,那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如何面對與感受真實的愛。
讓我們思想:愛既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那是誰要顯明愛?!
在今日所讀經文中提到: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我們無法為罪付代價,因經上載明了罪的結局就是死,而我們這有罪的人,需要主耶穌的寶血洗淨、免去了上帝的忿怒、與上帝和好,並且以上帝為樂。保羅在經文第8節表明最偉大的見證,說到: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去。在我們未曾認識並接受主耶穌為個人救主前,主耶穌被釘十字架贖回我們,上帝的愛在此顯明了。
經文記載說(羅5:5):是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上帝的愛已經澆灌在我們身上,透過主耶穌捨己的愛,顯明上帝的愛確實如此寶貴-「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因此,我們有責任來顯明基督之愛。
要用甚麼行動來顯明上帝的愛?首先是寬容接納,一開始我們說到聖經中浪子回頭的例子,故事中的二兒子成為浪子,他要求分財產要去外面奮鬥,最後被引誘而把財產揮霍浪費掉,於是回頭求父親赦免,願意做長工來換一口飯吃。父親最後赦免他,依然讓他保有兒子的身分。可是,一直以來安分守規矩的長子,是盡了當兒子的本分與父母同住,此時弟弟回來了又備受禮遇-受到父親的善待,開始心生不滿,經父親解釋希望他接納,而後,他順服了。
這是一件何等不容易的事,有誰可以如此犧牲自己的財務、權利、地位?在我們的生活中,讓人不和睦的事情很多,譬如:人內心的嫉妒、彼此間利益關係等等,這都會使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相處。主耶穌曾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太5:9)。主耶穌以祂自己的例子,表明要我們成為使人和睦的人,祂親自用自己的生命與身體來建立祂與人、人與人之間的橋梁。
想想我們自己也或許需要別人接納與原諒,又如當我們面對親人、朋友、同事、甚至是社區的朋友們,他們需要我們以寬容來接納時,我們願不願意透過主耶穌捨已的愛,在我們生活中彰顯上帝的愛?回想我們在生活中,有否盼望上帝可以賜下許多的好處,而且是愈多愈好,然而,當我們領受了,是否也同樣願意付出更多?其實上帝並不是要我們拿出多少東西給祂,祂需要的是我們的真心。我們願不願意讓主耶穌住在我們心裡面,感動我們,使用我們,在我們與上帝之間、我們與人之間,作一個使人和睦的人,學習不講紛爭的話語,不在背後論斷是非,作使人和睦的使者,也做安慰人的人,能夠用愛心接待別人的人。
感謝上帝,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在我們不足的地方,主耶穌的愛在此向我們顯明,善牧中心常常感謝美崙教會以及眾教會與社會大眾的關心,常常不住的為本中心事工來奉獻。本中心服務社會中那極微小者,或是少女、婦女、未婚媽媽、單親家庭、中輟生...,中心同工們在這樣的呼召中,必須對上帝有極大的信心以及願意委身服侍。對於這些接受照顧的個案們,我們都有一份很特殊的感情,認真看待他們的需要,因為這是主耶穌託付的小羊,我們在其中要歡喜快樂。徹底的委身是一種「約」,承諾著即使環境再艱難,仍然要留守在對方身旁而不離去。為何對於服事的人,委身的約定這麼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委身之愛,就會面臨受苦時選擇離開的試探,如果可以選擇離開,那又何必留下來解決那又大又困難的事,何必自討苦吃?又何必白白受苦?對於我們成為基督徒,需要成長與改變,若無委身的精神,逃避將是最容易的一條路,有些人可能身體沒有離開,天天見面,但是心早已不再。我們需要做必要的改變,而改變通常會帶來極大的報償。
如果在座弟兄姐妹們有參加跑馬拉松的體驗,就會知道參賽中途是看不到終點的,只有委身到最後一刻,跑完全程方能享受勝利的果實。途中放棄的或是失去了跑馬拉松的熱情、或是遇到挫折沒有人幫助而放棄了。如果愛心與信心,這兩項寶貝都已經失去了,就無法讓人再看見希望。愛是必須付出代價的,而且是立志要付上代價的,這樣我們才會有盼望。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愛心有困難時,就該謙卑,求主的恩典、能力、愛臨到我們身上,然後,再一次認識主耶穌的命令,然後-遵行。主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約14:21a);在約一1:5所記載的:凡遵守主道的,愛上帝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
今日,我們正是需要這樣的愛;因為愛是人肉體的生命和屬靈生命不可或缺的。人若沒愛,就無法正常生存。聖經提及愛是從上面來的,人若不認識上帝,不可能有上帝的愛,人生命需要愛,不但肉體的生命需要愛,屬靈的生命更需要愛。透過回想與行起初行的事,可以重新找回起初的愛心。
(1)回想:我們在何處失敗,以致失去起初的愛心。我們是否有屬靈的驕傲,認為自己很好,自己可以作決定。我們要安靜下來,查驗自己的盲點,就能漸漸重新找回起初的愛心。
(2)行起初所行的事:回想自己信主時,與上帝所立的約,不論是對教會事工的熱心參與,或是甘心奉獻的回應,都要樂意去行。現在,我們是否還持守得住,或是已經失去?讓我們行起初所行的事,繼續堅持下去;若有失去的,就要重新找回,不斷這樣去做的人,是上帝所喜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