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好牧人

前言

這卷書跟前面三卷福音書不一樣的地方,是作者有意隱藏自己的名字,經聖經學者研究確定是耶穌最愛的使徒之一的約翰,大約寫於主後六十幾年,根據教會傳統說法,本卷書是約翰晚年在以弗所牧養教會時期和約翰壹、貳、參書同時完成。前三卷福音書是從同一個觀點去看耶穌的生平,且互相參考所以有「同綱福音」、「符類福音」之說,而本卷書的特色是作者除了用不手法、不同材料外,還將重心放在耶穌的神性位格上,傳達道成肉身的奧祕,強調信心的重要,還用了一個特別的字「道」(原文是LOGOS),來說明耶穌的永恆神性。在聖經的新舊約有好幾處出現「牧人」的經句,也有好、壞牧羊人之別,聖經裡講到一些「惡劣的牧人」,就是以色列的官長、祭司、先知等等,例如《以賽亞書》56章9-12 節、《耶利米書》23章1-4節、25章32-38 節、《撒迦利亞書》11章;而《以西結書》34章,講到的是惡劣的牧人、惡劣的羊群,和上帝自己來牧養我們。在《撒母耳記上》17章34-36節,及《詩篇》23篇及78篇70-72 節,都是講到好牧人所做的事情、所盡的責任就是保護羊群的工作。但最重要的,祂為我們捨命,祂代替我們受刑罰。甚至在《以賽亞書》53章,牧人變成羊了!好牧人變成的那隻「受苦的羔羊」,就成了耶穌的預言。

今天我們在慶祝聖誕節,不可不知我們的好牧人耶穌,是如何愛我們照管我們,我們也要學祂的樣式做一位好牧人,不論在家庭、在職場、在學校、在社區等都可領人歸主。我們可從經文中看到好牧人的三個要素:為羊捨命(11-13);認識羊(14-15);及尋找失散的羊(16-18)。

一、好牧人為羊捨命 (11-18)

在本段經文裏8節經文中便有5次說要捨命,可見耶穌是要強調捨命的道理。為什麼是牧羊人為羊捨命呢﹖因為牧羊人看羊為寶貝,所以祂需要為我們捨命。在聖經的歷史中也就是大使徒彼得為傳福音犠牲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初代教會是基督徒遭羅馬帝國大迫害時期,使徒彼得也遭逮捕。彼得在逃出羅馬城的路上,遇見復活的主,彼得問主:「主你要去哪裡?」耶穌回答:「我要進羅馬城,我的羊在那裡,他們需要人安慰!」彼得頓時想起主耶穌初復活之時曾在早晨的加利利海邊三次問他,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自己也曾三次回答主,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主也三次吩咐彼得,你餵養我的小羊。(約廿一)彼得此時羞愧懺悔,回頭往城內方向跑,鬥獸場內的眾基督徒看見彼得出現,得到極大的安慰和鼓勵,齊聲高唱哈利路亞,聲音驚天動地,把羅馬皇帝震撼到離席而去。這些基督徒後來全都殉道,彼得也被判釘十字架,但他自覺不配,於是要求倒釘,這應驗主耶穌在約翰廿一章18節曾對彼得的預言:「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倒十字架後來成為象徵彼得的記號。今天我們或許不需要犠牲生命,但我們要犠牲時間來照管羊。

二、好牧人認識羊 (14-15)

第14節「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認識」這個字,不是頭腦上的認知,乃是指關係上來說。在中東這個地方,那些牧羊人在放羊時,他們逐一逐一叫出羊的名字來,每隻羊都有牠們的名字,這些羊群便跟隨著牧羊人,到草地吃草。我們是主的羊,祂也認識我們的名字,祂常呼喚我們,可是我們並不是常常聽到祂的呼召。當約翰的兒子西門來到耶穌面前,耶穌說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便是彼得,耶穌知道彼得的個性,於是為他改了一個新名,這名字與他的性格十分配合。另外祂也知道多馬是一位多疑的門徒,於是在復活顯現之時,多馬不在,祂便在多馬在場的地方,再次向他顯現。進一步來說,耶穌更知道我們的需要,只要我們時時仰望他,他必按時供應我們。

今日我們在職場身為領導者或是要領人信主,也是要學習耶穌認識我們的本領,去認識我們的部屬或是朋友,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才能和你共事或聽從你的想法與建議,不是嗎﹖現今的社會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問題發生,大部分是家長不認得自己小孩、老師不認得自己的學生所引起。想想如果每位家長及老師都能學像耶穌是位好牧人,那社會問題自然會減少許多。還有要隨時做羊的領導者,因為羊認得主人的聲音。

三、好牧人尋找失散的羊 (16-18)

16節「我另外有羊,不屬這圈裡的,我必須領牠們來,牠們也要聽我的聲音,……。」昔日耶穌所說另外有羊是指外邦人,就是今天我們信主的這一群非猶太人的人。若按照這個觀念,「另外有羊」這也可說是我們的親友、同事、 同學或是鄰舍中未信主的,更積極的說那些在曠野漂遊的,被惡人引誘的、那些在黑暗驚惶中的,沒有盼望灰心的、那些沒有得草吃,心靈飢餓空虛的、那些沒有保障,日夜在危險中的、那些無家可歸的,不知將來如何走的、那些在困苦當中的,為惡人奴僕的、那些將被宰殺的,等死的…等等的羊。我們都要體會耶穌的心腸,到各處去領他們進入這個羊圈也就神的國。

結語

主耶穌說:「我是好牧人。」這比喻表明祂與信徒的關係。如果我們明白這關係,我們會更多的愛主。羊跟牧人的關係,也就是我們跟主耶穌的關係,也是像父神跟耶穌的關係一樣。這太親密、太真實了!認識很多時候也可以變為愛和信賴。我們對耶穌的信賴,遠遠不及耶穌對天父的信賴和愛,但我想還是有一點類似。我們認識父、認識耶穌,包括我們認識祂是什麼?祂認識我們,是祂會把一切我們需要的東西給我們,我們認識祂,是我們確定祂不會錯,我們依靠祂。這樣的困難,耶穌在祂生平中也遇到過:當天父在十字架上捨棄了祂,耶穌仍要信靠天父,祂沒有說「天父祢捨棄了我,我永遠不要再信靠祢;我這一生都錯了。」祂是說:「我把我這一生都交在祢手裡。」祂在被天父撇棄的時候,仍然相信天父是可靠的。看看這位好牧人耶穌在約翰福音10章28節說:「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這是耶穌的永生,耶穌的永不滅亡。如果我們得着,就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得救的信徒是在主的手中。主的手是釘痕的手,是打敗魔鬼的手,是得勝的手;在主手中永遠有平安,但問題在於我們有否在祂手中。父將羊賜給主,是主的產業,是屬於主的,主會忠心保守。祂差聖靈住在我們心中來保守,祂更求父自己來保守(約17:11-12;帖前五: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