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回家的路

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在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照慣例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卷書及作者的幾個背景,先來談談作者路加先生,他是個醫生,是新約作者中唯一的外邦人,他可能是行醫時認識保羅並成為摯友,後蒙保羅引領歸主,也就是在安提阿教會信主後就隨保羅四處傳道,也一路照顧保羅,直到保羅殉道,他終身未婚,享年84歲,他一生大部份時間都與使徒們在一起,捨生忘死宣揚基督真理。

路加福音是寫於西元60-64年間,這本福音書是路加考據搜集各方面的資料,所以是新約中最完整、最全面的耶穌生平記錄,也記載了不少獨有的基督教訓和事蹟;譬如:兩個債戶、好撒瑪利亞人、財主和拉撒路、朋友、無知的財主等比喻,及剛剛我們讀的「浪子的比喻」。從這個比喻中我看到了還没有得救的自己就如小兒子,你我都需要一條可回家的路,而這條路不只是「現在花東人所要的安全回家的路」,而是一條救恩、蒙福及傳福音的路,現在我就與各位來分享這三種路,也是一條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路,也就是一條「永生的道路」。

一、救恩的路

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學家雷南 (Ernest Renan, 1823-1892) 認為路加福音是新約中最美的作品。路加福音第15章是該書最膾炙人口的一章,有人稱之為『福音中之福音』。在15章經文裡,有三個失而復得的故事,在3-7節牧人尋找一百隻羊中迷失的一隻;在8-10節婦人尋找十個銀幣中遺失一枚的故事;在11-32節浪子回頭的故事。其中浪子回頭是三個比喻中最為精彩的。耶穌藉此說明上帝是如何看待我們的過錯,只要我們肯悔改,他更重視肯悔改的罪人,而且無條件讓我們恢復做神的兒子。

在約翰福音3章16-18節中耶穌回答尼哥底母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我們只要信耶穌就不用跟祂一樣走各各他的苦路;被釘十字架(彼前二24-25),因為耶穌已幫我們走了、釘了、死了,祂已用生命將我們贖回了,我們只要信就可走在這救恩之路。而這救恩之路是我們的罪得赧免、我們是新造的人,有活潑喜樂的生命、我們能與神和好,也能與別人和好、我們可以大聲的說我們是神的兒女,可以承受祂的應許;我們有永生。

二、蒙福的路

小兒子悔改認罪了,回轉向父親,有時我們就像這個小兒子一樣,只知道自己不配,但是卻不知道天父樂意施恩憐憫我們;但是有時我們卻像這個大兒子,明明就活在上帝的恩典中,卻仍然凡事想靠自己的努力。就像保羅在加拉太書中所說的,「靠肉身成全」。在樂意施恩憐憫的天父面前,我們還要靠我們自己嗎?耶穌講完這個比喻,並沒有對這個比喻有任何解釋,不過我想當時的聽眾--稅吏、罪人和文士、法利賽人,聽完之後應該是心知肚明。比喻中的小兒子,指的正是這些稅吏、罪人,他們的確是得罪了天父。但是當他們悔改,並且來靠近耶穌時,耶穌並沒有因他們的「罪」,而拒絕他們,反倒是接納他們。而當文士與法利賽人看見耶穌接納這些罪人時,卻是自以為義地來議論耶穌,就像比喻中的大兒子,對父親接受小兒子回家,感到不滿一樣。

究竟這個比喻的重點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恩典」與「和好」。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恩典?簡單的說,恩典就是「雖然你不夠資格,但還是願意給你」。在這個比喻中,當小兒子悔改以後,他認為他沒有資格當他父親的兒子,所以他希望用自己的方法-希望獲得父親的同情,在家中當個沒有身份地位的雇工。而這個大兒子就在父親身邊,卻是只想倚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父親的肯定。有時我們就像這個小兒子一樣,有時卻像這個大兒子,明明就活在上帝的恩典中,卻仍然凡事想靠自己的努力。其次是「和好」,簡單的說,就是「雙方恢復正確的關係」。在這個比喻當中,父親主動與小兒子和好,當大兒子生氣不肯進去時,同樣是這位父親主動出來勸他,不僅是勸他與弟弟和好,同時也提醒他應該和父親有正確的關係。在基督裡,我們因著基督所流的血,可以彼此和好,並且成為一體。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我們已經和天父和好,但卻沒有和我們的弟兄姊妹和好呢?那我們就要趕快與弟兄姊妹和好,才能回到這條蒙福的路上,並回到永生。

三、傳福音的路

當我們找到了救恩及蒙福的路後,最後我們就要走在傳福音的道路,不只不要再做大、小兒子,而是要懂得回報主耶穌,走在服事神的道路上,也就是成聖的路。以下是服事的方式:1.在時間上服事神2.在才幹上服事神3.在金錢上服事神。神為我們預備「禮拜日」,讓我們敬拜祂。這日是休息、停止屬世工作的日子(出三十四:21),更是蒙福的日子因為身體得以休息、生活所需神供應、靈命得以成長(出廿:8-11、十六:21-22、29-30);張木泉牧師的說明「做」是動詞,指要盡全力的擺上;「禮」指的是獻上禮物,也就是「生命、時間、金錢、恩賜、才幹、愛心…等等」,求神使用;「拜」指的是真心放下老我,謙卑自己,順服神的旨意。也就是要用心靈、誠實敬拜神(約四:24)。另基督徒的生活當從自私轉變為主動關懷與幫助家人。談到奉獻金錢是表示感謝神所賜的一切福氣,因為我們的健康是神所賜的(申八:17-18),一切財物更是神所給的(詩廿四:1)。舊約的教導是指當納的十分之一(每月一次的十一奉獻)和當獻的供物(平日崇拜的奉獻)(瑪三:8)。新約的教導是指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太廿三:23),更加上全人的奉獻(羅十二:1)。

結語

你曾否有這二個兒子的經歷?今日你是否享受着與神同在的喜樂和恩典?這是個嚴肅的課題,我們每位都要認真的思考,若你是基督徒你已經走在救恩的道路上了,不要再迷失了,其實,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你知道嗎?無論你犯了甚麼錯,失敗多少次,離開神多遠和多久,神總是想念你,願意寬恕,醫治,接納,歡迎且要擁抱你。當天父為你展開雙臂,伸出雙手時,你是否願意回到祂的懷抱?不要再猶豫了,快找到救恩、蒙福的路,一起來服事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