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專心事奉神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6-09-11, 週日 17:45
- 作者 陳朝欽牧師
- 點擊數:1361
今天是年度第二次信徒大會,我們要進行選舉下一任長老和執事的任務。其實,事奉主是每一位主的門徒所當擺上的責任,然而,教會的聖工繁瑣,每個人的恩賜不同,因此,聖經才設立長老、執事的職務,這不是階級而是依聖工分類需要有專人來負責。這樣可以讓傳道人專心祈禱、傳道、關懷在信主和未信主的人身上。因此,每個耶穌的門徒都要在教會找到服事主的定位,每個人在教會中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教會是門徒連結起來的生命共同體。事實上,事奉主就是跟隨主其中的一個項目。而事奉主和跟隨主最基本的條件都是一樣的,就是要專心、全心…這就是耶穌所說的大誡命。那麼要怎樣專心?全心呢?
我們要從路加9:57-62一起來看耶穌的教訓。不過,很多初信者或未信主的人對這段經文的上下文都很反感,認為信耶穌後很不孝也不近人情,這實在是誤會了。經文中提到想要跟隨耶穌的人分別提出「先回家埋葬父親」和「先向家人告別」的要求。耶穌都好像很不近情理的回答:「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吧!至於你,你要去傳上帝國的福音。」
要全心事奉跟隨:首先回答「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吧!…」第一個死人是「活著卻是靈性與神隔絕的」死人,第二個死人是「肉體生命結束的」真正死人。因此,這句話是從神、從耶穌的角度來看,沒有信耶穌、沒有重生的人就是靈性死亡的人,直到有一天我們都會結束在世上的日子,那時若沒有領受救恩,就是一位徹底的死人了。耶穌強調的是如果把辦理一個沒有重生的人的喪事,看得比搶救靈魂,帶領人得救更重要的話,這是不配做門徒的。再從馬太福音8:21的經文看,這位要求回家葬父的人顯然已經跟在耶穌身邊有一段時間了;再加上猶太人的殮葬習慣是:人死後,必須要在當日下葬。因此我們可以推論:這個門徒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能是,當時他的父親尚未去世,否則他應該早回去奔喪了。他卻以奔喪為由,可能的含意有:「請耶穌讓他可以先回家去奉養父親,等到父親亡故之後,再來跟隨耶穌。」這樣看來,他已跟隨耶穌一段時間,可見家中早已有別人在奉養父親,所以他是真的以「奔喪」為藉口,來推辭跟隨耶穌、傳揚神國福音所需要付的代價。耶穌在此就暗示他,去辦理一個沒有得救的人的喪事,遠不如全心跟隨祂,去搶救靈魂使人得救的美意來得重要。因此,耶穌給他的挑戰就是要全心地服事主,不要再編藉口了,甚至事奉主耶穌要有超越親情和世俗眼光的態度。許多人面對要不要服事主時,總會希望上帝不要找我,因我很忙,或是我不會,我還有其他重要的事要辦…,等我的困難解決;我的需要滿足;等我如何如何之後…我才能去事奉神。今天,耶穌給我們的挑戰是要放下一切推脫的藉口,單純地出來服事主吧!
要專心事奉跟隨:再談另一位希望先回去跟家人辭別的人,他的要求也沒有不對之處,但耶穌的回答好像有點苛刻。從耶穌說:「手扶著犁卻不斷向後看的人,對上帝的國是沒有用處。」的話,暗中顯出那人隱藏著不情願或是尚未採取決定性的步驟來跟隨主。耶穌洞察他的問題,是他的心缺乏堅定專一,不受旁物影響的心志。當一個農夫全心全意扶著犁耕田時,他那能有時間往後看;他應該是全神貫注的看著前方,才不會因為分心,以致犁出歪斜的田溝,進而影響到未來的栽種。身為主門徒的我們,既然已經「手扶著主的犁」了,就要時時儆醒自己,並專心於主耶穌的吩咐,即使身處困惑、苦難中更要加倍專注,不可分心。耶穌不要我們「手還扶著犁」,心中卻一直被四圍的人、事、物所吸引而三心兩意、飄移不定,尋找各種理由,來推拖服事神及傳揚福音之責任。這種人就是不專心、內心還有許多不順服主的心態。
切記!主的門徒沒有不服事神的理由。今天,我們要選出長老、執事,求聖靈幫助我們,選出樂意事奉神的人。神也不會將我們承擔不起的責任加給我們,相反的,神早已經預備好格外的恩典和能力及一切奇妙的祝福要賜給甘心樂意服事主的人。
假如認識耶穌是我們一生最美的祝福,那麼事奉主是我們一生最恩寵的機會,因為,我們是那麼的有限和軟弱,卻能事奉這位全能的父神,這是多麼的榮幸。神真的需要我們的服事嗎?一點也不需要。所以服事神是神給我們恩寵的機會,我們應該好好把握,透過服事讓我們能夠與神更親近、經歷神的恩典與大能力。讓我們全心、專心事奉耶穌吧!